大民简介     |    帮助中心
|
|
|
|
|
|
 
     
  栏目导航  
    Guidance  
      律 师 团 队  
      业 务 领 域  
      法 治 新 闻  
      收 费 标 准  
      在 线 咨 询  
     
        电话咨询
      0737-2231666/777 
 
     
        邮箱咨询
      460265169@qq.com
 
     
        QICQ咨询
      460265169
 
 
   益阳著名律师 > 国务院法规 > 详细内容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科技部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财政科技经费管理若干意见的通知

 
【颁布日期】2006.08.21 【实施日期】2006.08.21
【颁布单位】国务院办公厅 【时 效 性】有效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财政部、科技部《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心财政科技经费治理的若干意见》已经国务院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财政部、科技部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心财政科技经费治理的若干意见



    在“十一五”开局之年,党中心、国务院召开了全国科技大会,做出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对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进行了全面部署,我国的科技事业步入了新的历史时期。为全面贯彻落实《规划纲要》及其配套政策,在确保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的同时,必须进一步规范财政科技经费治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益。现就改进和加强中心(民口)财政科技经费治理提出以下意见:

    一、完善科技资源配置的统筹协调和决策机制
    1.完善国家科技计划(基金等)及重大科技事项的决策机制。新设立(或在每个五年规划期后需延续设立)的国家科技计划(基金等)以及涉及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重大科技事项,要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报请国家科教领导小组或国务院决策。
    2.建立部(局)际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交流部门年度重点科技工作,加强部门之间科技资源配置的协调沟通,推动科技资源共建共享,减少重复、分散和浪费。
    3.加强对地方科技资源配置和科技经费治理工作的指导和协调。构建中心、地方信息沟通平台,加强中心与地方之间科技资源配置的协调,发挥地方资源优势,联合推动重大科技项目的实施,推动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

    二、优化中心财政科技投入结构
    4.财政科技投入主要用于支持市场机制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研究、重大共性要害技术研究开发等公共科技活动。
    5.根据科研活动规律、科技工作特点和财政预算治理要求,优化中心财政科技投入结构。中心财政科技投入主要分为以下五类:
    ——国家科技计划(基金等)经费。主要支持对经济社会发展、国家安全和科技发展具有重大作用的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要支持自由探索的基础研究。
    ——科研机构运行经费。主要用于从事基础研究和社会公益研究的科研机构的运行保障,结合科研机构治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逐步提高保障水平。
    ——基本科研业务费。主要用于支持公益性科研机构等的优秀人才或团队开展自主选题研究。
    ——公益性行业科研经费。主要用于支持公益性科研任务较重的行业部门,组织开展本行业应急性、培育性、基础性科研工作。
    ——科研条件建设经费。主要用于支持科研基础设施建设、科研机构基础设施维修和科研仪器设备购置、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等。
    《规划纲要》确定的重大专项经国务院批准后,统筹落实专项经费,以专项计划的形式逐项启动实施。
    6.合理配置各类财政科技经费,明确各类经费的功能定位,实行分类治理,避免重复交叉。

    三、创新财政经费支持方式,推动产学研结合
    7.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改进国家科技计划(基金等)支持方式。国家有关科技计划项目要更多地反映企业重大科技需求,在具有明确市场应用前景的领域,应当由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共同参与实施。建立健全产学研多种形式结合的新机制,促进科研院所与高等院校围绕企业技术创新需求服务,推动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8.财政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支持要符合WTO和公共财政的原则,主要用于对共性技术和要害性技术研发的支持。要综合运用无偿资助、贷款贴息、风险投资等多种投入方式,加大对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的支持,积极推动产学研有机结合。

    四、健全科研项目立项及预算评审评估制度
    9.根据不同科研项目的特点,建立健全专家咨询、政府决策的立项机制,以及科研项目预算的编制与评审制度,积极引入第三方评估,提高科研项目立项及预算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10.完善专家参与科研项目治理的机制,建立评审专家库,完善评审专家的遴选、回避、信用和问责制度。
    11.提高科研项目治理的透明度。在符合国家保密规定的前提下,全面实行网上申报,逐步推行网上评审,积极实施公告、公示制度。
    12.建立全国统一的科研项目数据库。在符合国家保密规定的条件下,财政支持的科研项目,从申报、评审、立项、执行到验收等信息必须全部纳入数据库,避免或减少重复申报、重复立项等现象,同时,方便科研人员和科研治理人员了解全国科研项目的信息。

    五、强化科研项目经费使用的监督治理
    13.建立和完善国家科技计划(基金等)经费治理制度。严格规定科研项目经费的开支范围与开支标准,重点规范人员费、会议费、差旅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协作研究费等支出的治理。
    14.加强科研项目经费支出的治理。科研项目经费支出要严格按照批准的预算执行,严禁违反规定自行调整预算和挤占挪用科研项目经费,严禁各项支出超出规定的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严禁层层转拨科研项目经费和违反规定将科研任务外包。健全科研项目经费报账制度。
    15.健全科研项目经费的内部治理制度。各科研项目承担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财务规章制度的规定,健全科研项目经费内部治理制度。科研项目承担单位要明确科研、财务等部门及项目负责人在科研项目经费使用与治理中的职责与权限。科研项目经费必须纳入单位财务统一治理,单独设账,专款专用。科研项目结余经费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财务规章制度和财政部结余资金治理的有关规定执行,不得归项目组成员所有、长期挂账,严禁用于发放奖金和福利支出。
    16.加强科研项目经费的监督检查。建立包括审计、财政、科技等部门和社会中介机构在内的财政科技经费监督体系,建立对科研项目的财务审计与财务验收制度。
    17.严格追究违法违纪单位和个人的责任。对违反国家财政法律制度和财经纪律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追回财政拨款等处罚,取消其以后若干年度申请国家科研项目的资格,并向社会公告。同时建议有关部门给予单位和个人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要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18.逐步建立科研项目经费的绩效评价制度。对应用型科研项目,应明确项目的绩效目标,并对其执行过程与执行结果进行绩效评价。绩效评价的结果将成为单位和个人今后申请立项的重要依据。逐步建立国家科技计划(基金等)经费的绩效评价制度。
    国防科技工业科技经费治理办法另行研究制订。

    
    *** E法网律师在线,提供数据支持***
 
     友情链接:益阳刑事辩护律师网     益阳市住房公积金     益阳房地产信息网     益阳公众信息网    益阳市房地产管理局    益阳人才网    
地址:湖南省益阳市益阳大道西101号金源大厦C座1105        电话:0737-2231666,2231777
E-MAIL:460265169@qq.com        版权所有:湖南大民律师事务所         湘ICP备11012238号-1
   www.yylawyer.net